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食资讯 美食资讯
青蒿鳖甲汤的组成_青蒿鳖甲汤的组成方剂
佚名 2024-04-27 人已围观
简介青蒿鳖甲汤的组成_青蒿鳖甲汤的组成方剂非常感谢大家对青蒿鳖甲汤的组成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1.?????????????2.清热剂简介3.骨蒸热求救?4.中药的君臣佐使5.请问中药熟地怎么吃最补?6.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答案:A、B、CABC。青蒿甲鱼
非常感谢大家对青蒿鳖甲汤的组成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
2.清热剂简介
3.骨蒸热求救?
4.中药的君臣佐使
5.请问中药熟地怎么吃最补?
6.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
?????????????
答案:A、B、C
ABC。青蒿甲鱼汤: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六味地黄汤: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style="margin-left:20px">
清热剂简介
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的粗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产3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中脉有疏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红紫色或**,倒卵形,先端常2浅裂;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密生柔和。骨朵果卵形,密生褐**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全国广为栽培。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采制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长5~20cm,直径 0.5~1.2cm。外表面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淡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分 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应用 1、用于斑疹吐衄。本品微寒,能清营分、血分实热,有凉血止血之功。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多与生地黄、赤芍同用。 2、用于温邪伤阴,阴虚发热。本品辛寒,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多用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津液己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常与鳖甲、生地黄、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痞瘕,跌打损伤。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治血滞经闭、痞瘕等,常与桃仁、赤芍、桂枝同用,如桂枝茯苓丸;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当归,桃仁、乳香等同用。 4、用于痈疡肿毒,肠痈腹痛。本品苦寒,清热凉血,散瘀消痈。用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用治肠痈初起,多配伍大黄、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皮汤。 5、急性阑尾炎: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大黄各9g,败浆草、红藤、板蓝根各15g,水煎服。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散热凉血生用,活血散瘀酒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备述 1、《本经》:“主寒热,中风契从、痉、惊痫邪气,除坚症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本草纲目》:“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2、本品含牡丹酸、牡丹酸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又水煎液、丹皮酚及除去丹皮酚的水煎液,均有明显降庄作用。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还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丹皮酚尚有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
骨蒸热求救?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清热剂的适应证 5 使用注意 6 清热剂的分类 6.1 清气分热剂 6.2 清热解毒剂 6.3 清营凉血剂 6.4 清脏腑热剂 6.5 清热祛暑剂 6.6 清虚热剂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剂 1 拼音
qīng rè jì
2 英文参考heatclearing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清热剂(heatclearing formula[1])是指以清热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暑、解毒、清虚热等作用,治疗里热证方剂的统称[2][1]。分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热解暑剂、清虚热剂等[1]。
4 清热剂的适应证清热剂适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而尚未结实的里热证[2]。里热证究其原因,不外内伤和外感两个方面[2]。因于外感者,或表邪入里化热,或温热火毒为病;因于内伤者,则多由脏腑偏胜,五志过极化火所致[2]。由于里热病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异,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脏腑偏胜之殊,故清热剂又可分为6类,即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清营凉血剂,适用于热入营血证;清热解毒剂,适用于热盛成毒证;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火热偏胜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热证;清热祛暑剂,适用于暑热证;清虚热剂,适用于虚热证[2]。
5 使用注意运用清热剂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清热剂多由寒凉之品组成,寒凉易于伤脾胃,不可过服,过服能伤人阳气[2]。对平素虚寒者,虽有里热证亦应慎用,以免损伤阳气[2]。清虚热剂多含滋阴之品,滋阴多腻滞,早用可留邪,故不宜用之过早[2]。注意辨别热证的真假和虚实[2]。真寒假热证者,不可误用本类方剂[2]。凡实热证者,当以寒凉清热方剂直折其热;若为虚热证,当以甘凉养阴之剂以清退其热[2]。在对热病患者使用清热剂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注意配伍养阴药,以达到顾护阴液的目的[2]。清热剂属寒凉之品,重用久用易败胃气,损伤脾阳,故使用时须适度,不可过量、过剂[2]。必要时可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使祛邪而不损伤脾胃[2]。
6 清热剂的分类 6.1 清气分热剂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热盛伤津,或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多汗、脉洪大等[2]。常用凉而不遏的清气分热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栀子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邪热易伤津耗气,故常配伍益气生津之品,如人参、麦冬等[2]。代表方为白虎汤、竹叶石膏汤[2]。
6.2 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毒剂,适用于实热火毒壅盛于里的病证,症见发热、心烦、错语、发斑、吐衄,或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尿赤便秘,以及疮疡疔毒等[2]。常用清热解毒泻火药物如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等为主组成方剂[2]。疫毒发于头面红肿者,可配伍辛凉疏散之品,如牛蒡子、薄荷、僵蚕等;热入气分配伍泻火药,如石膏、知母等;热入血分则配伍凉血药,如水牛角、丹皮、生地等[2]。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凉膈散等[2]。
6.3 清营凉血剂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神烦少寐,吐血、衄血、发斑,或蓄血发狂,舌绛起刺等[2]。常用清营凉血药物如水牛角、生地、玄参等为主组成方剂,或配用金银花、连翘、竹叶以透热转气;或配用丹皮、赤芍等凉血散瘀,使止血而不留瘀[2]。代表方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
6.4 清脏腑热剂清脏腑热剂,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2]。其临床表现根据火热偏盛的脏腑不同而不同[2]。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尿赤涩痛;头痛目赤、口苦胁痛,或阴痒阴肿、尿浊黄带下;发热喘咳、痰黄稠或腥臭脓血痰、胸中作痛;或牙痛龈肿、口臭齿松齿衄;或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等[2]。本类方剂根据所属脏腑火热证候的不同,分别用相应的清热药为主组成方剂[2]。如常用清心胃之火的黄连、竹叶、莲子心,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芦根,清肝胆湿热的龙胆草、夏枯草、栀子,清大肠湿热的白头翁、黄柏等分别为主组成方剂[2]。代表方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等[2]。
6.5 清热祛暑剂清热祛暑剂,适用于夏月暑热证[2]。暑为六*之一,有特定的季节性[2]。暑热病常以身热烦渴、汗出体倦、小便不利、脉数等为主症[2]。常用擅长清暑的荷叶、石膏、滑石、西瓜翠衣等为主组成方剂[2]。暑多夹湿,若暑热兼有湿邪者,法当清暑利湿,配伍茯苓、泽泻、猪苓等药物;暑热易耗伤元气,若暑热兼气虚者,又当清暑热而益元气,配伍太子参、黄芪等[2]。代表方为六一散、清暑益气汤[2]。
6.6 清虚热剂清虚热剂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邪热未尽而阴液已伤,出现午后或傍晚低热,晨起热退;或肝肾阴虚,以致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的虚热证[2]。常以生地、玄参、麦冬、龟板、鳖甲等滋其阴;青蒿、知母、丹皮、地骨皮、银柴胡等透其热[2]。代表方剂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2]。
表31?常用清热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石膏为君,知母为臣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实热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犀角为君,玄生麦为臣
犀角为君,生地为臣
清营解毒透热
清热凉血散瘀
热入营分
热入血分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银花为君,地丁天葵为臣
清热解毒消疮
各种疔疮热毒
清脏腑热
苇茎汤
白头翁汤
龙胆泻肝汤
苇茎为君,冬瓜仁为臣
白头翁为君,连柏为臣
龙胆为君,芩栀为臣
清肺化痰排脓
清热凉血止痢
清肝胆实湿热
热毒蕴肺(肺痈)
热毒蕴肠
肝胆实热和湿热
清热祛暑
清暑益气汤
荷梗翠衣为君,参冬为臣
清暑益气养阴
暑热伤气阴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为君,地知为臣
养阴透热
中药的君臣佐使
骨蒸劳热为中医名词,意思是好像热是从骨缝里蒸发出来一样.为阴虚生内热的一个症状.主要症状是:低热、五心烦热(即手足心及心烦)热似从骨缝里发出一样痛苦.如肺结核,骨结核等一类表现为肾阴虚火旺的一种病症.
所谓骨蒸发热,即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
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即阴虚潮热:
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度)。
以五心烦热,甚至骨蒸发热,即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常兼有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此属阴虚证。
病之本为阴虚,午后阴气渐升,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浮,故发热多见于午后。又阴虚多兼肾阴不足,肾主骨,故见骨蒸发热。
阴虚潮热多见于慢性衰弱性疾病,如肺痨病、虚劳病。
生地黄:(清热凉血药)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凉血养阴,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或绛。常与玄参、犀角等同用,共奏清营养阴的功效,如清营汤。亦用于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或慢性病的阴虚内热,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等清虚热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或血热发斑等。前者,常与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后者,常与赤芍、丹皮、大青叶同用,以清热凉血消斑。
此外,若荨麻疹、皮癣等而有血热现象者,可与白蒺藜、蝉蜕、防风等配伍,共奏凉血祛风的功效。
3、用于热病伤津,舌红口干或口渴唇燥。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如益胃汤。并可用于消渴证,口渴多饮。常与山药、山茱萸等益脾肾药同用,如滋脺饮。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研究:
含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铁质、维生素A类物质、生物碱、氨基酸、多种糖类。
乙醇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白鼠口服地黄炭能缩短出血时间。中等剂量对动物的心脏有直接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为明显。有中枢性的升高血压作用。对大白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肿作用。有降低血粮的作用,能抑制党参所含碳炎化合物引起的持久性高血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可减轻因放射性照射后引起的血小板损害。
熟地黄(补益药:补血药)(本草图经)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应用: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本品为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诸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如四物汤,即以本品与当归、川芎、白芍同用,为补血调经的基本方剂,用治上述证候,都可随证加减应用。
2、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本品又为滋阴的主药。如六味地黄丸,即以本品配伍山药、山茱萸肉等组成,可治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此外,如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均可应用。因本品不仅能养血滋阴,而且有补精益髓的功效。
用量:
10—30克。宜与健脾胃药如陈皮、砂仁等同用。熟地炭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文献摘录:
《珍珠襄》“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真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非熟地之静,不足以取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从目前你母亲的症状来看,不能算是骨蒸发热。
参考资料:
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
在《伤寒明理论·自汗》中指出:“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味焉。”
故临床辨自汗,应当区别表里虚实。
若久病体弱,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兼见气短懒言,极易感冒,面色榖白,脉细弱等症,属气虚自汗,为肺气虚弱所致,因肺主皮毛,久病伤及肺气,皮毛不固而自汗出,动则耗气,气不摄津故汗出益甚;
若自汗出,动则益甚,兼见形寒畏冷,或四肢不温,舌淡白而胖嫩,脉沉细无力等症,属阳虚自汗,因阳虚则卫阳不足,不能固护肤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而自汗出,动则阳气敷张,津液随阳敷而外泄,故汗出益甚。
若表虚之人微感风邪,则自汗尤甚,因表虚卫气不固而时有汗出,风伤于表,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尤甚,并常兼有恶风、头痛、身酸楚、苔薄白、脉缓等症。
若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兼见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等症,属里实热证。为外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或暑热内蒸导致里热炽盛,热蒸外越,迫使津液外泄,故蒸蒸发热,自汗不止。
就一般而言,自汗的原因,多见于气虚或阳虚,故前人有“自汗属阳虚”之说。
可试用浮小麦、大枣煎汤代茶饮,治疗自汗效果较好。
阴虚内热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养胃。《本草汇》说它“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称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
猪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亦载:“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所以也适宜阴虚体质者食用。
鸡蛋
性平,味甘,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
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甲鱼可以“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
龟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中就曾说它能“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
干贝
又称江珧柱、马甲柱,为一种海鲜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本草求真》说它能“滋真阴”。《本草从新》称它“疗消渴”。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高蛋白食品,故阴虚之人宜常用干贝炖汤,最为有益。
海参
有滋阴、补血、益精、润燥的作用。《药性考》说它“降火滋肾”。《食物宜忌》亦载:“海参补肾精,益精髓”。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海参能“滋阴,补血,润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补益,又能滋阴,阴虚体质宜常食之。
鸡蛋
性平,味甘,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
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甲鱼可以“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
龟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中就曾说它能“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
干贝
又称江珧柱、马甲柱,为一种海鲜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本草求真》说它能“滋真阴”。《本草从新》称它“疗消渴”。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高蛋白食品,故阴虚之人宜常用干贝炖汤,最为有益。
海参
有滋阴、补血、益精、润燥的作用。《药性考》说它“降火滋肾”。《食物宜忌》亦载:“海参补肾精,益精髓”。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海参能“滋阴,补血,润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补益,又能滋阴,阴虚体质宜常食之。
蛤蜊
性寒,味咸,能滋阴、化痰、软坚。古代医家认为“蛤蜊功同蚌蚬,滋阴明目”。明·缪希雍曾经指出:“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可见阴虚体质或阴虚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结核病以及肿瘤病等,食之颇宜。
蚌肉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滋阴、清热、明目的功效。清·王孟英也认为蚌肉能“清热滋阴,养肝凉血。”阴虚之人常用蚌肉煨汤食用,最为适宜。
乌贼鱼
性平,味咸,既能补血,又善滋阴。《医林纂要》就曾说它“大能养血滋阴”。清代医家黄宫绣亦云:乌贼鱼肉“其性属阴,入肝补血,入肾滋水。”对肝肾阴虚者,食之最宜。
鳆鱼
又称石决明肉。有滋阴清热、益精明目的作用。如《医林纂要》说它“补心暖肝,滋阴明目”。清·王孟英亦说:“补肝肾,益精明目,愈骨蒸劳热。”鲤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品,尤其是对肝肾阴虚的目翳目暗或雀目夜盲,对结核病阴虚的低热不解、潮热、骨蒸盗汗,对癌症患者的阴虚体质,最为适宜。
梨
有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对肺阴虚,或热病后阴伤者最宜。《本草通玄》曾说梨“熟者滋五脏之阴”。《重庆堂随笔》还说:“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桑椹
性寒,味甘,有滋阴补血之功,最能补肝肾之阴。《本草述》认为:“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本草经疏》亦称桑椹“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还说“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尤其是肝肾阴虚体质之人出现消渴、目暗、耳鸣者,食之最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阴益寿之功,尤其是对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或是肺阴虚的结核病盗汗、虚劳咳嗽,糖尿病的阴虚消渴等,食之更佳。
燕窝
性平,味甘,有补气阴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阴,为清补佳品。凡阴虚体质,尤其是肺阴虚者,如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肺痿、老年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宜食之。清代医家张璐说它能“调补虚劳,治咳吐红痰”。吴仪洛说:“燕窝大养肺阴,补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补元气,润肺滋阴”的记载。
银耳
性平,味甘淡,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银耳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民间最常用的清补食品,尤其是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最为适宜。
西洋参
性凉,味甘微苦,能益气养阴,对气阴两伤之人最宜。《本草从新》说:“虚而有火者相宜”。《药性考》亦云:“西洋参补阴退热。”《增订伪药条辨》还说:“西洋参滋阴降火。”所以,阴虚或兼气虚,兼肺虚,或阴虚火旺者,食之最宜。阴虚之人忌吃人参,这是因为人参性温,有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参,清补气阴,最为合拍。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獭肉
俗称水狗肉。能补虚弱,并能养阴除虚热,故凡阴虚体质或阴虚内热骨蒸之人,食之颇宜。《医林纂要》中即云:“獭肉益阴。”《本草图经》也说它“主骨蒸热劳”。獭肝也能养阴除蒸,所以,阴虚体质者,食之亦宜。
阿胶
性平,味甘,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尤其是肺肾阴虚之人,食之尤宜。
海参
属补阴食品,有滋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作用。《本草求原》中就说它“润五脏”。《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海参“滋阴”。故凡阴虚体质者食之颇宜。
此外,阴虚体质还宜服食牡蛎肉、鲛鱼、马奶、羊奶、酸奶、蚬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浆、菠菜、青菜、黄芽菜、山药、银耳、蘑菇、金针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番茄、枸杞头、绿豆芽、甘蔗、酸梅汤、葡萄、百合、水煮花生、橘子、柑子、橙子、草莓、柚子、无花果、香蕉、西瓜、蜂蜜、蜂王浆、芝麻、南北沙参、地黄、何首乌、白芍等。
请问中药熟地怎么吃最补?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医方集解》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我国第一部成药药典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方集解》
5.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景岳全书 》
E.《普济方》
6.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消、和 E.清、吐
7.“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黄帝内经》 E.《本草纲目》
8.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D.臣药即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9.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10.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11.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
A.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B.药量、剂型同时变化 C.药味、剂型同时变化
D.剂型更换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12.煎药用具忌用:
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铁锅 E.铝锅
13.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4.补益剂服药时间宜:
A.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5.煎煮解表剂时宜用: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16.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
A.宣剂 B.泄剂 C.轻剂 D.通剂 E.重剂
17.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气血聚结证 B.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证
18.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D.起反佐作用 E.治疗兼证
19.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A.兼证的有无 B.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D.医生的用药习惯
E.体质的强弱
20.麻黄汤可用治: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以上均不是
21.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
2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23.桂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
24.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2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养阴和营 E.调和脾胃
26.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宜: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27.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2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宜:
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29.药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麻黄加术汤 E.三拗汤
30.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薏甘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九味羌活汤
31.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滋阴敛液 E.以上均不是
32.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桑菊饮
33.银翘散的功用是:
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辛凉透表,和胃益气
34.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35.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3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37.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38.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39.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
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0.参苏饮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B.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E.以上均不是
41.组成中无桂枝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桂汤
42.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3.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是:
A.银花、桑叶 B.连翘、菊花 C.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
44.大承气汤的功用是:
A.清热凉血 B.峻下热结 C.轻下热结 D.缓下热结 E.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45.下列哪项不是大承气汤的主治病证: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 C.阴虚肠燥证 D.热厥属里热积滞者 E.痉病属里热积滞者
46.患者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宜:
A.小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黄龙汤 D.大承气汤 E.葛根芩连汤
4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代表大承气汤的治法:
A.通因通用 B.上病下取 C.急下存阴 D.釜底抽薪 E.增水行舟
48.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A.化滞通结,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C.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D.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E.攻下热结,急下存阴
49.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肉苁蓉 C.芒硝 D.干姜 E.人参
50.温脾汤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消肿散结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51.济川煎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温中补虚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以上均不是
52.下列关于麻子仁丸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B.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C.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D.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E.大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
53.黄龙汤的功用是:
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B.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C.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D.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E.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54.十枣汤的服用时间是:
A.中午 B.清晨 C.晚上 D.睡前 E.饭后
5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共有药物是:
A.人参 B.黄芩 C.柴胡 D.青蒿 E.枳壳
56.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
57.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用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蒿芩清胆汤 E.银翘散
58.组成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
59.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理气疏肝 C.清利肝胆,和胃化痰
D.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E.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60.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A.补脾理气,化湿和胃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补脾去湿,清肠止泻
D.清热燥湿,解毒止泻 E.补脾柔肝,清热止泻
6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
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
62.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和解少阳,补脾柔肝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清热泻下,散结止痛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清利肝胆,和里泻热
63.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
64.小柴胡汤治证的表现无: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呕吐黄涎 D.口苦咽干 E.胸胁苦满
65.阳郁热厥证,治宜: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
66.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
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D.痛泻要方 E.白头翁汤
67.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
68.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功用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69.银花、连翘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A.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B.疏散风热,清泄里热 C.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D.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E.以上都不是
70.清营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养血,化痰安神 C.清营解毒,活血化瘀
D.清心凉血,活血化斑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7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72.黄连解毒汤不宜用治:
A.热盛烦躁 B.血热吐衄 C.热毒发斑 D.湿热黄疸 E.痈疡疔毒
73.患者头面红肿火欣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治宜:
A.黄连解毒汤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散
74.凉膈散的功用是: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解毒,泻下瘀热 C.泻火通便,利湿退黄
D.清心凉血,活血散瘀 E.以上都不是
75.患者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绛,脉数。治宜: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羚角钩藤汤
76.泻白散的功用是:
A.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B.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C.清气化痰,降气平喘
D.泻肺利水,平喘止咳 E.养阴润肺,敛气止咳
77.患者下阴肿痒,小便白浊,带下黄臭,口苦咽干,胁痛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
A.完带汤 B.导赤散 C.柴胡疏肝散 D.四逆散 E.龙胆泻肝汤
78.患者咳嗽,气喘,口渴欲饮,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定喘汤 C.桑菊饮 D.泻白散 E.清气化痰丸
79.组成中含有增液汤药物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普济消毒饮 D.玉女煎 E.清燥救肺汤
80.患者牙痛,痛连头部,面颊发热,其齿喜冷而恶热,时流牙血,牙龈红肿,口气热臭,口
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A.玉女煎 B.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胃散 E.升麻葛根汤
81.胃热阴亏的牙痛证。治宜:
A.知柏地黄丸 B.大补阴丸 C.玉女煎 D.清胃散 E.竹叶石膏汤
82.芍药汤组成中无:
A.当归 B.槟榔 C.大黄 D.黄柏 E.官桂
83.在芍药汤中体现“通因通用”的药物是:
A.芍药 B.大黄 C.木香 D.当归 E.黄连
84.患者感暑后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精神不振,小便短赤,脉虚数。治宜:
A.六一散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饮 E.生脉散
85.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A.清骨散 B.清暑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苓清胆汤
86.《温热经纬》与《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二方治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是否伤气 B.是否伤津 C.是否有暑湿 D.是否有汗出、口渴 E.是否有头痛、发热
87.肉桂在芍药汤中的作用是:
A.作为佐助药,以行血通脉,消除“后重”之症
B.作为佐制药,制约诸药之苦寒燥烈
C.作为反佐药,防苦寒冰伏病邪,又助行血
D.作为使药,引药入病所,并行血止痛
E.以上都不是
88.清胃散的君药是:
A.牡丹皮 B.生地黄 C.当归身 D.黄连 E.升麻
89.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甘草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D.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E.吴茱萸、人参、白术、甘草
90.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陈皮人参茯苓甘草
9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理中丸主治证范畴:
A.小儿慢惊,胸痹由中焦虚寒所致 B.阳虚失血 C.脾胃虚寒的呕吐
D.脾胃寒湿,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 E.脾胃虚寒之下利
92.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通脉 C.温经散瘀,活血止痛
D.温经补血,散寒通滞 E.活血化瘀,回阳救逆
93.阳和汤中麻黄、白芥子用意是:
A.宣肺化痰,止咳 B.通阳消滞,化痰结 C.消痰降气平喘
D.温阳散寒 E.发汗祛湿
9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
A.行痹 B.寒痹 C.血痹 D.湿痹 E.热痹
9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君子汤的主治证候?
A.面色萎白 B.气短懒言 C.食少体倦 D.腹胀肠鸣 E.舌淡脉虚弱
96.脾胃气虚,湿浊阻滞之泄泻证,治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参苓白术散 D.理中丸 E.痛泻要方
97.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 黄芪、人参 B.人参、白术 C.黄芪、炙甘草 D.人参、柴胡、升麻 E.黄芪、升麻、柴胡
98.生脉散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B.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99.患者眩晕心悸,唇爪无华,月经量少,少腹作痛,舌淡,脉细。治宜选用:
A.归脾汤 B.逍遥散 C.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以上均非
10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A. 益气生血 B.益气摄血 C.益气活血 D.益气通便 E.以上均非
参考资料:
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
熟地
又名熟地黄、伏地、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处方名:熟地黄、熟地、大熟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药用时可煎服,10~30g。
药膳:地黄花粥、生地黄粥、百合地黄粥
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四生丸、增液汤、六味地黄丸
补血类药粥|方5 熟地粥
粥方组成:熟地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煮制方法:将熟地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功 效:养阴补血,益精明目。
适 应 症:适用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盗汗遗精,消渴口干,肠燥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等。
粥义解说:熟地,又名大熟地、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经加工泡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
中医认为,熟地性味甘、微温,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明目益清之功,本品味甘质润,为临床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萎黄及阴虚诸症。《珍珠囊》言其"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腰酸痛"。《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长肌肉,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含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对蛙心有显著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显著,并有利尿作用及轻微降血糖作用。煮粥服食,对血虚诸证,诚为要方。 注意事项:
1.地黄因炮制不同而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干地黄均甘苦而寒,以清热凉血养阴为主,鲜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偏于滋阴凉血;熟地黄性味甘温,功专补血滋阴,益精生髓。使用时应予注意。
2.本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满及痰湿素盛者不宜选用。
熟地归芪羊肉汤
用料 熟地黄30克,黄芪25克,当归头15克,白芍15克,生姜3片,红枣5枚(去核),羊肉500克,陈皮10克。
制作 将全部用料洗净,羊肉切块、用油锅以热油稍炒去膻味,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羊肉。
功效 补血益气、固本养颜。用于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腰酸乏力、面部色斑等。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地黄丸的功效?2、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啊3、地黄丸功效与作用4、六味地黄丸十大功效没想到这么神奇5、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地黄丸的功效?地黄丸的种类很多的,常见的为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丸,用途是补肾,你的情况看,主要是长期过度手*,引起了人体的肾虚,会出现了腰部酸软无力,使不上力气,有时出现了头晕晕眩,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首先需要戒除手*,然后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如果是肾阴虚,需要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如果是肾阳虚,需要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合适一些的。
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啊?六味地黄丸是补品的一种,常吃有什么功效?
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尤其是改善肾脏的功能。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和牡丹皮,其中茯苓、泽泻、牡丹皮属于三种驱邪的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属于三种补肝、脾、肾的药物。
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发花白等常见的临床现象,尤其对于腰痛、腰酸、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的人,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症状。
经常吃六味地黄丸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慢性疾病可以进行治疗,六味地黄丸具有非常好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以及改善肾功能等一些相关功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等,都可以进行很好的辅助治疗,进一步预防相关疾病的出现。
第二、六味地黄丸可以抗衰老,非常适合亚健康状态的患者,或者是提前衰老的患者出现的脸上长斑、皱纹都可以预防,而且还可以美容养颜。
第三、针对于青壮年,可以很好的纠正相关的肾虚症状,像腰膝酸软、健忘、失眠都可以纠正。
第四、针对于一些疾病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像更年期综合征、恶性肿瘤的放化疗、辅助治疗等等。
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服药时,建议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不要自行乱用。
因为本身从糖尿病的角度,市面上六味地黄丸的各类制剂,有的含糖,有的不含糖,有的用蜂蜜炼制,对糖尿病本身有影响。
高血压也是如此,滋阴完成后,如果不是正好处在中医的证型上,可能吃下去反倒会促进血压的升高。
所以,在应用六味地黄丸时,这两类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
对于不少的人来讲,六味地黄丸已经是一种保健的药品了,大部分人都是长期在服用六味地黄丸,但是,如果您的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并且疾病都已经治好了,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服用六味地黄丸,否则的话就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哦!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地黄丸功效与作用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提起它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广,有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吃错了保健食物,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养生必备。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1
成份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辅料为蜂蜜。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
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杞菊地黄丸的使用性状等等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我们想要合理的使用杞菊地黄丸就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它。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
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
同仁堂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
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杞菊地黄丸的作用
1、滋肾养肝,主要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的治疗。
现代药理作用上来说,可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
2、降血压及改善左室肥厚,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合用依那普利治疗Ⅱ、Ⅲ期高血压,结果发现血压明显下降,效果明显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
3、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2例,症状基本消失及减轻者为30例,肝缩小至正常者12例,脾缩小至正常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杞菊地黄丸功能与主治
滋痛养肝,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那么多,我们有了解过它的副作用吗?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就会让杞菊地黄丸的使用进入误区,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
杞菊地黄丸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药性温和。
只要按照说明书服用,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但注意用药期间不要吃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杞菊地黄丸,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有高血压、心脏并肝并糖尿并肾病等慢性病慎用。
感冒发热病人不易服用。
过敏者禁用。
结语: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我们都了解了吗?对于杞菊地黄丸的使用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它,不仅如此还需要了解它的副作用,这样才能避免用错了,对身体造成伤害。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2
1、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适宜年龄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
传统上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手足心热等症。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着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2、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
虽然六味地黄丸有补肾的作用,健康的人在短期内服用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便溏、食欲不振等不适。
其次,肾阳虚者不宜服用。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脸色偏白、怕冷、畏寒、四肢冷、夜尿多、小便清短等,如果擅自服用,效果会适得其反。
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腰酸、怕冷、腹部寒凉、大便糖,即使有肾阴虚症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因为六味地黄丸滋阴的药偏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可能会加剧大便糖稀的症状。
六味地黄丸十大功效没想到这么神奇1、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2、作为治疗药品,它在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护肝: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的话,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肝脏功能。
4、抗疲劳:六味地黄丸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抗疲劳的作用,也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心情放松,使我们的压力得到缓解。
5、扩张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当的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话,还能够有效的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6、降血脂:能够有效的减少我们血液当中胆固醇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平稳血压。
7、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六味地黄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也能够更好的清除我们血管内的垃圾,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多的养分和营养。
8、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的话,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9、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本病常伴有潮红、潮热、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
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服2-3次,连服3个月,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
10、更适用于肾阴虚: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六味地黄丸能有效缓解。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
中药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地黄的药用价值、六味地黄丸的副作用等。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地黄简介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
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600px,直径2~225px。
外皮薄。
表面浅红**,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300px,直径2~150px。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气微,味甜。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1、清热凉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2、治温病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3、治温热病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
4、养阴生津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地黄的.药用价值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
日三、五服,以瘥为度。
(《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
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
(《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
(《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
为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下。
(《圣济录》)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降糖作用
对于二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作用,还能减轻糖尿病的基本症状。
2、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有很好的作用。
3、降脂降压
对于老年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调理治疗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
4、延缓衰老
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阴虚动物体重,增强其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
5、调节免疫
六味地黄丸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滋阴补肾,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具有显着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不少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却感觉越补越虚,原有的一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补出”胃肠不适的毛病。
据了解,六味地黄丸不能“瞎吃”,因为它有着非常明确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整和搭配,才能获得最好效果。
一般中成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短时期服用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但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的话,有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地黄丸的种类
1、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6味中药组方而成。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小便、清湿热,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2、桂附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
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萎、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从更严格的意义来讲,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物,达到阴阳双补的目的。
3、杞菊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它们有清热及补气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所致之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4、归芍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
当归有很好的养血功效,而白芍是比较温和的柔肝之物。
具有填精养血之功,对头晕、崩漏等疗效显着。
5、麦味地黄丸
治肺肾阴虚对于这种地黄丸大家很少看见,其实它只是多添加了五味子和麦冬两种成分。
它们都是用来增加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地黄医书记载
1、《本草纲目》: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
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
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
)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
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
2、《本经逢原》: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
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
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生地的功效和作用吧,仅供大家参考。生地的简介
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40厘米,全植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和腺毛,根壮茎肥厚肉嫩,呈块状,圆柱形或组锤形,直径2.5~5.5厘米,表面橘**,有半月形节及芽痕,茎生叶丛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某部渐窄,下成生叶柄,边缘具有不整齐钝齿,叶上面多皱,下面带紫色。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1、化学成分
地黄根茎主要含B-谷甾醇与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0.0053%的维生素A类物质;根又含水苏糖、4.2%精氨酸与3.O%r-丁氨酸。怀庆地黄的根茎也含甘露醇、水苏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O%r-丁氨酸。干地黄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榈酸、丁二酸、胡萝卜甙及S8环状化合物。
2、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清热、生津、润燥、调经、凉血、止血。
3、临床应用
3.1、用于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譬如釜底抽薪,去掉了热源,水分蒸发自然减少。
3.2、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芦根;治尿血,则配木通、车前子;治痔疮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凉血地黄汤。但如血证因阳虚、气虚引起,或因出血两致阳虚、气虚,则不宜用生地。
3.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在养阴清热方剂内,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疗阴虚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可用生地60g煎水饮,或加瘦猪肉60~120g同煮汤服。
3.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配蒺藜、白鲜皮、防风等,方如生地消风饮;或单用生地,每日90g,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为“血热”所致的疮疤,则用生地30g,夏枯草15g,水煎服。
生地的副作用
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市场信息
1、生地的价格
生地的市场价在2.5元/50g。
2、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纹锤形,全体扭曲皱缩,大小不一,直径1~5厘米,长5~15厘米。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皱褶及沟纹,粗糙。质地致密,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油润有光亮。气微香,味微苦甜。以肥大,质致密沉重,断面油润,紫黑色者为佳。
好了,今天关于“青蒿鳖甲汤的组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青蒿鳖甲汤的组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