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各地美食 各地美食

莜面栲栳栳_莜面栲栳栳是哪里的特产

tamoadmin 2024-08-08 人已围观

简介1.莜面栲栳栳的做法2.莜面窝窝是哪里的特产3.莜面栲栳栳和莜面窝窝的区别4.太原的美食名称有哪些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

1.莜面栲栳栳的做法

2.莜面窝窝是哪里的特产

3.莜面栲栳栳和莜面窝窝的区别

4.太原的美食名称有哪些

莜面栲栳栳_莜面栲栳栳是哪里的特产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此是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美食习俗多来源于地方物产与历史传承。山西北部高寒地区,盛产莜麦(也称燕麦、玉麦),从民谣"雁北三件宝,莜麦、山药、大皮袄"就可见一二。过去艰苦的自然条件锻炼了山区人们杂粮细做的本领,新媳妇在婆家第一次上锅,要先在莜面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节登门也要吃上十种花样的莜面饭。莜面栲栳栳,就是这种莜面饭的一种,因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莜面窝窝"。其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若论营养价值,微量元素含量高,可健脑醒目,还可降低现代"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因此,莜面栲栳栳被视为"太原十大面食之一"。

莜面栲栳栳的做法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创制出特有的美味佳肴。历经岁月洗礼,山西美食自成体系。山西美食的特点基本风味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晋菜选料朴实,烹饪注重火功,成菜后讲究原汁原味。山西美食多种多样,那么大家知道山西美食有哪些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山西特色小吃。

1、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来自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是用莜面精心制作而成的,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条编织成的一种上下一样粗细的圆形框,形状像斗,是农家用来打水的一种工具,因为栲栳栳的形状和“笆斗”类似而得名。莜面栲栳栳这道菜的历史还要追溯到隋唐时期,一千多年的传承,可谓历史悠久呢。用莜面做的面食,整体呈蜂窝的形状,在莜面上可以浇上西红柿鸡蛋浇头,味道又别有一番滋味。

2、太原羊汤

我始终认为太原羊汤比较有特色,羊肉提前煮好,汤有一个大锅、不断火地熬着。我记得小时候的羊汤馆里面那口大锅里面都要放一具完整的羊骨架。吃的时候用汤反复烫羊肉、杂割和粉条,很快就可以吃到,一般用油酥饼佐食。比较地道的叫法是大碗肉(杂)(加二两肉)加两个饼子,值得一提的是续汤不要钱。过分的直接一碗清汤,饼子管饱,不过好多外地食客吃不惯羊汤的味道,只能感叹无福消受了。

3、大同刀削面

山西大同的刀削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将面粉和成团,一把弧形的刀,把面片一片一片的削进滚烫的开水锅里,出锅的面条不像其它面条一样又细又长,而是中间厚两边薄,像柳叶一样。

山西的刀削面最有名的是大同,宽窄薄厚适合,配上你喜欢的臊子,比如西红柿鸡蛋的,牛肉的,猪肉的,肉粒虽然比较碎但是很好吃。加上一颗卤鸡蛋,一个山西广灵卤豆干,再加上一个卤尖椒。撒上葱花淋上醋,那味道一绝。保管你吃过以后离开山西也会一直念念不忘。

4、羊杂割

山西人爱吃羊杂,很多地方都称为羊杂割,在山西当地吃羊杂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羊杂割的特点是它的三汤,煮完羊杂的汤为初汤,羊骨头熬完的汤是二汤,把初汤和二汤混合后放入羊杂和粉丝煮沸后就是三汤羊杂割了。

放上辣椒油、老陈醋、香菜、食盐调味,那叫一个香。大同人吃羊杂割喜欢多放辣椒油,这种辣椒油是用羊油炸的,非常香。对于羊杂割当地人视为美味,不过好多外地食客第一次好多人都接受不了羊杂的异味。

5、油泼面

平陆的油泼面,面煮好后放入碗中,倒入本地最有特色的油泼辣子还有其他调料,干拌面放入提前做好的花生一样大的肉块和臊子。咸香适中,肉粒的嚼劲刚刚好,吃完后再加上一碗热热的面汤。此时茶余饭后配上微微照在脸上的太阳,你会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拓展知识

我们都知道山西人喜欢吃面,那么山西人为何钟爱面食呢?

自古以来就有南稻北麦的种植差别,现如今也是如此;再加上国人传统饮食习惯成因明了,基本上都是地里种什么,家里就吃什么,没有那么多的挑剔,吃腻了就开动脑筋,开始对原有的食材变着花样来满足胃口。

在这种饮食方式的大环境之下,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山西,将面食研究出了无数花样,让你一年之内吃的面,绝对不重复;光看其煮面的方法,就有多大20多种技法,如果有幸可以看到山西面食师傅煮面场景,那将会令你眼花缭乱。

山西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边,而黄土高原是我国众多农业起源地之一;再加上山西周边被山脉包围,因此暖湿气流想要侵入山西可没那么容易;因此山西境内气候偏干旱,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等。

期初山西所在地并不是很富裕,尤其是到了漫长的冬季,寒冷干燥的情况之下,基本上都是家里有啥吃啥,小麦便成为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新鲜蔬果对于那时候的山西人来说基本是奢望,这便是山西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主食杀手”的主要原因。

山西饮食文化

山西别具一格的美食及饮食习惯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山西北部、中部就成为中原人民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之一。由于民族聚居与民族文化融合,把各种风俗聚集于山西,山西的食俗也就变得复杂、多样化和宠杂起来。同时,也由于地理、气候、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人食五谷杂粮就成了家常便饭。小米、玉米、荞麦面、豆面、高梁面、莜麦面,诸多品种的面食结构,使山西人的食物构成非常丰富多彩。

这众多的食品构成,从制作方法、品种、造型、工艺、烹饪过程,成为一种饮食文化流传于山西的社会各个阶层与不同角落。形成了山西特有的面食文化、晋菜文化等,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一直流传至今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山西的地域风情,更是山西淳朴民风的最好展示,面食,陈醋,美酒是山西人民向外界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宾客的欢迎之情。山西的独特饮食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也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赞誉,尤其是面食。2007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了山西"中国面食之乡"称号,"中国面食之乡"的授牌明确了山西面食的起源性、代表性和唯一性。山西面食文化饱含山西浓浓乡土情,饱含深刻的文化韵味。其传承和发展极富时代意义。

以上就是山西的一些美食了,山西人确实爱吃面,山西的面确实是够劲道,咬一口下去有种纯粹的面香充斥在嘴里,所以当地人都不爱吃米,只爱吃面。不过山西的美食小吃远远不止于此,这里介绍的只能是山西美食里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品尝。

莜面窝窝是哪里的特产

莜面栲栳栳的做法如下:

原料:莜麦面、西红柿、开水、猪五花肉、鸡蛋、大蒜、酱油、辣椒粉、八角、桂皮、香叶、陈醋、葱、生姜、料酒。

1、莜麦面放入容器中,在上面直接倒入开水,用筷子或擀面杖搅成絮状。

2、晾至不烫手时用手揉搓成均匀的莜麦面团。

3、将莜麦面团搓条。

4、分割成剂子,每个剂子用手分别搓圆。

5、取一个剂子放到不锈钢板上,用手的大鱼际按住向前推抹,成为舌状的薄面片。

6、取下面片搭在食指上。

7、使面片缠绕在食指上,卷成中间空的小卷。

8、竖在蒸笼里,依次摆放,入蒸锅,水开后蒸10分钟即可。

9、在蒸的过程中我们来做酸菜卤,锅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放入葱、姜、蒜炝出香味放入准备好的肉丝翻炒片刻,加入干辣椒碎一起翻炒。

10、肉丝炒熟后放入酸菜丝,翻炒出香味,放一勺生抽、一勺老抽(用吃饭的小勺),接下来依次放入切好的土豆丝、冻豆腐条,放少量的盐(因为酸菜含盐分不少,所以要少放盐)、花椒粉,稍微翻炒后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小火炖15分钟左右。

11、出锅后加入青、红椒丁、香菜碎做点缀,最后在淋一些香油提味。

12、劲道的莜面栲栳栳浇上酸辣爽口的酸菜卤汁,特别好吃。

莜面栲栳栳和莜面窝窝的区别

莜面窝窝是山西,河北,内蒙古等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

莜面窝窝属于晋菜,又名莜面栲栳栳。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栲栳栳。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赤城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市的丰宁、围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天镇县、阳高县比较受欢迎。

莜面窝窝的历史由来:

莜面栲栳栳,在内蒙古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

此是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莜面窝窝

太原的美食名称有哪些

口感和味道的区别。

1、莜面栲栳栳的口感比莜面窝窝的口感来的更酥脆。

2、莜面窝窝的口感较为柔软。

3、莜面栲栳栳的味道更加咸甜。

4、莜面窝窝的味道较为清淡。

1、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所以叫栲栳栳。相传起源于隋朝未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2、过油肉:是山西太原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之一,在当地不管是大小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其特点: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3、荞面灌肠:是太原当地的传统小吃,在太原荞面灌肠是随处可见的小吃了,周边的县市叫“碗托”。是把荞麦面调成糊状,盛在容器里,上火蒸熟,冷却后脱离容器,叫“碗脱”比较形象。灌肠的主流吃法则分为豆芽炒灌肠和打卤凉调灌肠。

4、太原头脑:是太原特有的风味小吃。超源于明末清初。是用肥羊肉、黄花、煨面、藕根、长山药、良姜、酒糟、黄酒八样原料配制而成的一种食物,故而又名八珍汤。其特点:吃的时候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还具有滋补、活血功能。

5、羊杂割:是山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相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就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

6、太原老豆腐:是太原当地的传统名吃,老豆腐也叫豆腐脑,是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特点: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想想都好吃。

7、鸡蛋醪糟:鸡蛋醪糟也是太原的特色小吃,尽管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鸡蛋醪糟,但味道大不相同。一般是在滚水中加入红糖、生姜,然后打进鸡蛋,跟着即可熄火。将蛋与汤盛入碗中,放入酒酿即可食用。

8、豌豆糕:又叫豆沙糕或澄沙糕是太原特色小吃,属甜食,多在夏季吃。用上等豌豆脱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饼、柿子霜制作而成。其特点:色淡黄,爽滑利口。